中财投资网(www.161588.com)2025-5-23 5:47:58讯:
长城汽车
中信建投证券——Q1盈利端暂时承压,新车上市有望释放增长动能
核心观点 Q1营收、归母分别为400.2亿元、17.5亿元,同比分别-6.6%、-45.6%。Q1盈利下滑主要受新品空窗期、直营店建设等短期/错位因素影响较多。全年来看销量、业绩有望随新车周期得到提振。公司加速向智能新能源方向转型,国内新车上市及营销体系变革以提振内销,海外市场加速拓展下出口稳健增长,有望推动自身销售结构持续优化,带动盈利能力稳步上修。 事件 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一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00.19亿元、17.51亿元、14.6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63%、45.60%、27.12%。 简评 盈利下滑受新品空窗期、直营店建设等短期/错位因素影响较多。25Q1营收、归母、扣非分别为400.19亿元、17.51亿元、14.69亿元,同比分别-6.63%、-45.60%、-27.12%,环比分别-33.24%、-22.65%、+7.89%。收入端看,营收同比小幅下降,主要受新车空窗期下销量下滑影响,ASP保持稳定。整车销量方面,Q1公司累计销售25.7万辆,同比-6.7%;其中出口、内销分别为9.1万辆、16.6万辆,同比分别-2.0%、-9.1%。分品牌看,Q1哈弗、魏牌、皮卡、欧拉、坦克累计分别销售14.5万辆、1.3万辆、5.0万辆、0.7万辆、4.2万辆,同比分别-8.4%、+38.7%、+15.0%、-54.3%、-14.6%。单车收入方面,Q1平均单车收入约15.6万元/台,同比+0.1%,环比-1.3%。利润端看,Q1归母同比下滑,主要因素包括整体销量下滑,国内坦克换代叠加外销结构变化,国内直营体系建设及新车提前预热广宣等增加销售费用,以及俄当地报废税返还滞后。Q1长城新上市的主力车型仅有25款坦克300一款(实际上市时间21天),拉动总体销量增长的动力有限。Q2起二代枭龙MAX、全新高山等多款主力车型及其他储备新车将加速密集上市,有望持续拉动销量并优化产品结构。 盈利能力暂时承压,Q2起费用率波动有望趋稳。Q1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7.84%、4.38%,同比分别-1.53pct、-3.13pct,环比分别+1.30pct、+0.60pct。毛利下滑主要受销量小幅下滑,产品结构波动以及报废税返还滞后等因素影响。Q2起国内新车周期全面开启,盈利能力有望稳步回升。期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27%、5.74%、2.34%、4.76%、-2.57%,同比分别-0.19pct、+2.42pct、+0.00pct、+0.18pct、-2.79pct,环比-0.22pct、+3.09pct、-0.59pct、-0.38pct、-2.33pct。随着直营渠道投入逐步稳定及店效爬坡,规模效应显现后,费用率波动有望趋稳。 国内新车周期叠加非俄出口增长,有望驱动业绩加速回升。25年系长城产品大年,目前已经上市的全新高山、二代枭龙MAX等新车,经过智驾升级、技术迭代和价格调整后,产品力充沛,性价比突出;25款坦克300Hi4-T首次放开限产,上市后有望成为坦克品牌最大爆款。以上车型在二季度均有望贡献可观增量。同时期新款哈弗猛龙、二代大狗PHEV版、新款欧拉好猫、坦克500中改款及其智驾版等新车将接续发布。下半年公司计划推出的新车包括:哈弗猛龙PLUS、魏牌新系列智能豪华旗舰SUV、欧拉紧凑级纯电SUV、坦克400Hi4-Z等。一季度长城对非俄地区出口实现双位数增长,对冲区域销量波动影响。5月起配合新车持续导入,长城出口有望稳步回升。全年来看,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逻辑仍是国内新车周期带动内销回升,魏牌、坦克等高端品牌优化结构,出口稳健增长以贡献利润增量。 投资建议 公司加速向智能新能源方向转型,国内新车上市及营销体系变革以提振内销,海外市场加速拓展下出口稳健增长,有望推动自身销售结构持续优化,带动盈利能力稳步上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140亿元、165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4X、12X。 风险分析 1、行业景气不及预期。2025年国内经济复苏企稳回升但具体节奏有待观察,汽车行业需求或随之波动;推动汽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面落地仍需时日,影响行业需求复苏进程。 2、出口销量不及预期。出口受国际形势、国家政策、汇率等多方因素影响,海外销量增长有波动风险。 3、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国内竞争对手加快产品投放速度,随着技术进步、新产能投放等供给要素变化,未来行业竞争或将加剧,公司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或将有所波动。 4、公司渠道及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公司渠道建设、经销商优化进度可能不及预期。新车型销量受市场需求影响存在不及预期风险。
泸州老窖
首创证券——坚持良性发展,强化股东回报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4年公司营业收入311.96亿元,同比+3.19%;归母净利润134.73亿元,同比+1.71%。25Q1营业收入93.52亿元,同比+1.78%;归母净利润45.93亿元,同比+0.41%。 24年坚持良性发展,营收增速同比表现回落。1)分产品:24年中高档酒类/其他酒类营收分别为275.85/34.67亿元,同比+2.77%/+7.15%,营收同比增速均回落至个位数(23年中高档酒类/其他酒类营收同比+21.28%/+22.87%)。24年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公司坚持良性发展,预计对产品发货节奏主动控制,维持价盘体系稳定。2)分渠道:24年传统/新兴渠道营收分别为295.73/14.79亿元,同比+3.20%/+4.16%。经销商数量方面,截至24年末,公司经销商境内、境外分别为1701家、85家,较23年末分别净减少9家、19家。 盈利能力略有下降。24年公司毛利率87.54%,同比-0.76pct,毛利率同比下降预计主要由于公司产品结构整体略有下行。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34%/3.53%/0.84%/-1.57%,同比-1.80pct/-0.24pct/+0.09pct/-0.34pct,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预计主要由于公司提升费用投放效率,以及24年部分货折、扫码红包等费用冲减收入。24年归母净利率43.19%,同比-0.63pct,盈利能力略有下降。现金流方面,25Q1末合同负债30.66亿元,环比24Q4末减少9.12亿元,同比24Q1末增加5.31亿元。 产品全价位段布局,分红强化股东回报。产品方面,公司构建“双品牌、三品系、大单品”品牌体系,实现全价位段产品布局。其中,高度国窖近期批价相对平稳,低度国窖提供增长动力,目前在国窖整体营收占比提升至接近50%,中档酒增长势能亦有望延续。市场方面,公司强调消费端营销投放,重视开瓶率提升,以及借助窖主节等创新营销活动培育消费群体;通过主动调整经营节奏,维护价盘稳定和渠道健康,目前渠道库存水平处于良性;在区域发展策略上,公司今年将深耕西南、华北两大基地市场,打造华东、华南、中原三大战略市场,突破五大影响力高地市场,以及实施百城计划,继续推进“235+100”战略落地,从而进一步挖掘存量、拓展增量。此外,公司发布股东分红回报规划,2024-2026年公司年度现金分红总额分别不低于当年归母净利润的65%、70%、75%,且均不低于85亿元(含税),进一步增强股东回报。 投资建议:根据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情况,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6、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1亿元、148.4亿元、16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7.4%、8.2%,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12、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
青岛啤酒
国盛证券——跨界扩张,旺季发力
事件:近日公司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新任董事长姜宗祥先生主持会议并就公司近况进行交流。 啤酒:核心大单品为基,产品推新旺季发力。产品端公司持续推进青岛啤酒)
href=/600600/>青岛啤酒(600600)主品牌“1+1+1+2+N”组合发展,核心大单品经典等继续做大做强,高端及超高端系列目标更高增速。近年公司推出“奥古特A系列、尼卡希白啤、无醇啤酒系列、轻干啤酒”等新品,丰富不同价格带、多元口味矩阵,无醇、轻干等产品顺应健康消费大趋势,把握细分市场需求。区域来看,公司加速推进“一纵两横”战略带市场建设与布局,完善渠道网络。25Q1啤酒淡季公司平稳过渡,旺季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发力产品结构升级,量价或取得更优表现。 非啤酒:横向拓展多元酒饮,黄酒淡旺季互为补充。5月8日公司公告收购即墨黄酒100%股权,收购对价6.65亿元。黄酒业务的补充为公司横向拓展多元酒饮业务上的重要一步,黄酒与啤酒销售淡旺季互为补充,缓解淡季销量占比偏低问题。同时黄酒销售网络及渠道等可与公司啤酒优势市场和资源实现协同,对供应链、销售渠道网络进一步整合,实现更高效率。此外公司此前已推进威士忌业务布局;青岛饮料集团并入青啤集团,两者深度整合发展,青岛饮料旗下崂山矿泉水、青岛葡萄酒均为“百年老字号”品牌,或迎增长新机遇。 关注旺季量价超预期机会,成本红利+规模效应贡献利润弹性。啤酒板块步入旺季,公司或加大力度拓展市场提升份额,我们认为天气同比转好、需求企稳改善、未来内需政策刺激等均有望带来旺季量、价超预期机会,业绩有望环比持续向好。利润端来看,2025年主要原材料已基本锁价,整体成本呈下降趋势,利润表现有望优于收入;若结构持续升级叠加规模效应摊薄,利润端具备更高弹性。中长期维度,在啤酒销量增长天花板受限的大背景下,公司积极发力黄酒、威士忌、饮料等多元酒饮赛道,期待多元业务扩张带来新增量机遇。 投资建议:维持前次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8.1/52.1/56.5亿元,同比+10.7%/8.2%/8.6%,当前股价对应PE为21/19/1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力恢复不及预期,结构升级放缓,行业竞争加剧。
万华化学
长城证券——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司业绩短期承压,公司持续布局石化与新材料板块
事件1:2025年4月14日,万华化学)
href=/600309/>万华化学(600309)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1820.69亿元,同比增长3.83%;归母净利润为130.33亿元,同比下降22.49%;扣非净利润为133.59亿元,同比下降18.74%。对应公司4Q24营业总收入为344.65亿元,环比下降31.80%;归母净利润为19.40亿元,环比下降33.55%。 事件2:2025年4月14日,万华化学发布2025年一季报,1Q25公司营业收入为430.68亿元,同比下降6.70%;归母净利润为30.82亿元,同比下降25.87%。 点评:量升价跌,公司业绩短期承压。公司2024年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板块收入分别为758.44/725.18/282.73亿元,YoY分别为12.55%/4.60%/18.61%,毛利率分别为26.15%/3.52%/12.78%,同比变化分别-1.54/+0.01/-8.64pcts。公司营收增长主要与各版块产销量提升有关。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公司2024年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板块销量分别为564/547/203万吨,YoY分别为15.40%/15.69%/27.65%。 产品价格方面:2024年聚氨酯系列产品价格多数呈现稳中走低趋势,纯MDI/聚合MDI/TDI/聚醚全年均价分别为19000/17000/14500/9000元/吨左右。石化板块产品价格有涨有跌,华东LLDPE膜级均价8395元/吨,同比上升2.70%;华东苯乙烯均价9211元/吨,同比上升9.52%;山东丙烯均价6899元/吨,同比下降0.86%;山东正丁醇均价7804元/吨,同比下降1.73%;华北丙烯酸均价6346元/吨,同比上升1.03%;华北丙烯酸丁酯均价9108元/吨,同比下降1.38%;山东NPG加氢法均价10282元/吨,同比上升4.75%;山东丁二烯均价11787元/吨,同比上升39.79%;山东MTBE均价6363元/吨,同比下降11.88%。 主要原材料方面,2024年纯苯均价为8300元/吨,同比上升14.48%;动力煤5000大卡均价759元/吨,同比下降10.81%;CP丙烷均价610美元/吨,同比上升6.09%;CP丁烷均价607美元/吨,同比下降5.20%。 1Q25公司主要产品价格下跌,盈利同比下滑。根据公司2025年一季报披露,1Q25万华蓬莱基地多套装置成功投产,主要产品销量同比增长,但受产品价格下跌影响,获利同比下降。根据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披露,1Q25受春节假期因素影响,聚氨酯行业下游需求进入传统淡季,系列产品价格呈下行趋势,纯MDI/聚合MDI/TDI/聚醚季度均价分别为19000/17000/12500/8200元/吨左右。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0.89%,同比上升0.12pcts;管理费用率为1.66%,同比上升0.26pcts;财务费用率为1.15%,同比上升0.19pcts;研发费用率为2.50%,同比上升0.14pcts。 2024年公司各项现金流净额变化较大。经营性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300.53亿元,同比上升12.15%;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370.78亿元,同比上升17.29%;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为61.86亿元,同比下降72.88%。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26.75亿元,同比下降3.49%。应收账款同比增加34.72%,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下降,由19.27次变为16.97次。存货同比上升16.74%,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由7.52次变为6.82次。 MDI、TDI产能持续扩充,进一步夯实市场竞争优势。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MDI产能380万吨/年、TDI产能111万吨/年,同时万华福建MDI将技改扩能新增70万吨/年,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完成,万华福建第二套33万吨年TDI项目预计2025年5月份建成投产,届时万华MDI总产能将达到450万吨/年,TDI总产能将达到144万吨/年。我们看好公司聚氨酯产能的进一步扩充,市场龙头地位进一步凸显。 石化板块产业链不断延伸,上下游双向布局。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2024年,万华蓬莱一期PDH等项目完成建设并实现一次性开车成功,2025年初万华烟台25万吨年LDPE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为公司迈入高端聚烯烃领域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根据公司2025年4月4日投产公告披露,万华化学烟台产业园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成功产出合格乙烯产品,乙烯二期项目一次开车成功。公司在产业链上下游双向同时发力,根据化工新材料公众号信息显示,上游方面,2025年4月25日,公司与科威特石化工业公司(PIC,科威特石油公司KPC全资子公司)正式签署合资协议,PIC以6.38亿美金的投资认购万华化学全资子公司万华化学(烟台)石化有限公司25%的股权,这标志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也保证了LPG原料的长期稳定供应,保障了万华烟台石化装置的稳定运行。下游方面,2024年7月,万华化学集团、万融新材料(福建)有限公司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北欧化工、博禄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ADNOC、北欧化工、博禄组成投资联合体,与万融新材料拟按50%:50%持股比例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开展在福建福州建设160万吨/年特种聚烯烃一体化设施的可行性研究。我们看好公司在石化板块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产业链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增强。 精细化学品及高端新材料领域持续突破,未来重点布局电池材料领域。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公司自主研发的POE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打破国外垄断;VA全产业链成功开车,正式进军营养健康领域;柠檬醛、特种异氰酸酯、聚氨酯固化剂等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未来公司将以电池材料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已打通石墨负极、硅碳负极、树脂基硬碳负极等三大负极材料全流程,正持续开发正极材料差异化新技术,加速技术升级。我们看好公司在精细化学品及高端新材料领域的持续突破,产品品类的丰富有望开辟第二收入增长曲线。 公司2024年投资强度较高。2025年多项目建设在即。根据公司2024年股东大会会议资料披露,2024年公司实际完成项目投资401.5亿元,具体包括聚氨酯(MDITDI聚醚等)及配套项目、高性能材料(OBEXLPEPTBP)及配套项目、精细化学品(间苯二甲胺营养品M醇二期)项目、石化产业链(乙烯二期丙烯酸PVC二期POCHPPDH等)项目等。2025年公司主要项目计划投资252.4亿元。全年聚氨酯及配套项目计划投资64.9亿元,重点建设MDI扩能一体化配套项目;全年石化产业链计划投资76.7亿元,完善石化产业链,重点完成100万吨/年乙烯原料多元化技改及乙烯二期项目建设。全年精细化学品项目计划投资46.4亿元,加快自主研发的绿色功能添加剂、香兰素、营养品等一系列营养科技产品的工业化建设;全年新兴材料项目计划投资21.6亿元,持续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加快磷酸铁锂、PVDF等一系列电池材料等项目建设。我们看好公司在各个板块的战略投资,其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万华化学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983.35/2281.05/2451.63亿元,同比增长8.9%/15.0%/7.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36/170.29/203.40亿元,同比增长1.6%/28.7%/19.4%,对应EPS分别为4.22/5.42/6.48元。结合公司5月20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14/11/9倍。我们基于以下四个方面:1)我们看好公司聚氨酯产能的进一步扩充,市场龙头地位进一步凸显;2)我们看好公司在石化板块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产业链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增强;3)我们看好公司在精细化学品及高端新材料领域的持续突破,产品品类的丰富有望开辟第二收入增长曲线;4)我们看好公司在各个板块的战略投资,其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产品价格下跌风险,技术迭代风险,安全生产风险
今世缘
华创证券——2024年股东大会调研反馈:稳健进取,持续破局
事项: 公司于5月21日召开2024年度股东大会以及分析师和投资者交流会,会上公司领导积极坦诚交流,就行业发展阶段、公司战略考量、具体执行落地等投资者关切的问题,进行深刻透彻地解答。我们前往参会,核心反馈及分析如下: 评论: 发展才是硬道理,匹配组织架构优化,战略清晰执行高效。公司发展战略保持稳中求进,在行业承压期选择积极进取自我突破,结合自身不同产品、区域发展阶段,拉长板补短板,同时匹配组织架构的优化动作。近期公司成立客户关系管理部,加强客户分级分类管理,同时将战略研究部划分至企管部和销售部,将研究更好服务于策略制定与市场动作,助于提升执行效率。此外公司队伍稳步扩增,鼓励营销团队及经销商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配合公司战略高效落地。 拉长板求稳:100-500元价格带竞争优势延续,省内份额持续提升。24年公司已成为省内100-500元价格带龙头,当前竞争优势延续。分价格带看,省内100-300元大众消费仍有升级、规模扩容,300-500元基本盘有支撑,500-800元有压力但公司基数较低仍可拓展。分产品看,国缘品牌规模已达百亿,主品四开挖掘区域性增长机会,同时带动淡雅/单开等产品快速增长。分区域看,公司仍在挖掘下沉和细分市场机会,预计仍有提升空间。 补短板破局:V系和省外市场既是增量,也是亮点,有望打开长期发展空间。在当前行业调整及格局调整的历史性关键节点,公司逆势更为积极的自我突破,加强V系和省外布局,且已取得一定成效,远期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以V3为主力加速放量,拉升省内品牌势能。V系于22年成立部门独立运营,在次高端基础上强化高端培育,今年进入成长阶段的初中期。目前V3是V系的增长主力,V3自18年起培育、基础扎实,目前在淮安、南京、苏中发展相对成熟,其余地区持续培育破局。对标竞品,V3在600元价格带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同时公司持续培育V6、V9,V6在低基数下亦迎来快速增长,品牌势能持续释放。 省外攻城拔寨,重点突破长三角及周边区域。公司目前省外市场布局思路非常清晰,产品上聚焦300-500元对开、四开两大核心单品,区域上坚定周边化思路,重点突破长三角及周边区域,策略上加强投入,吸引有实力的经销商,加强省内优秀经验的推广。目前安徽、山东规模领先,省外市场增速有望持续高于省内,打开公司增长空间。 五一宴席及价格表现好于预期,实际经营保持稳健。二季度行业步入淡季,动销趋缓,公司坚持稳价,主品批价坚挺、部分单品批价甚至有小幅提升,库销比处于可控水位,回款及经营节奏保持稳健。从量的维度看,Q2整体淡季特征明显,但五一期间宴席场次同增60%+表现亮眼,开瓶量增速弱于订单量、主要系单桌饮酒量下降所致;商务宴请表现相对较弱,大众消费仍有刚性。从价的维度看,省内主流产品价格实现个位数增长,整体保持较优水平。 投资建议:经营稳健,保持进取,维持“强推”评级。公司目前经营稳健,省内份额提升的趋势延续。面对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公司思路清晰、保持进取,优先夯实基本盘、进而拓展省外,稳扎稳打有望穿越周期。目前股价对应估值16倍,具备一定性价比。结合公司经营表现,我们维持25-27年EPS预测值为2.93/3.15/3.40元,维持目标价75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复苏放缓、省内竞争加剧、高端及省外布局不及预期。
中际旭创
山西证券——一季度盈利能力环比改善,2025海外算力依旧保持旺盛需求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38.6亿元,同比增长122.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1.7亿元,同比增长137.9%。同时,得益于800G/400G等高端产品出货比重的快速增加、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以及持续的降本增效,公司毛利率(33.8%)、净利率(22.5%)进一步得到提升。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6.7亿元,同环比分别提升37.8%、1.9%;实现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环比分别提升56.8%、11.6%。同时由于高端产品占比提升以及成本降低、海外工厂良率提升等因素净利润率环比提升2pct。 事件点评 2025一季度环比增速放缓不改全年积极展望,公司产能继续增长迎接交付需求。2025年一季度公司收入增长阶段性放缓主要由于AI大客户800G向1.6T切换以及IB市场向ROCE过渡等。其中800G出货量同环比均有明显增长,400G出货增长下降主要由于海外客户更多转向800G。与此同时,1.6T出货低于预期,但公司预计Q2到Q31.6T会逐步起量。展望2025年,根据Factset一致预期,微软、META、谷歌、亚马逊四家公司合计CAPEX有望同比提升37%至3055亿美元,并且在最新的25Q1财报中我们看到对资本支出的稳定指引。公司产能快速爬坡以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并反映出公司供应份额的稳定。2024年公司光模块产能达2088万只,销量1459万只,同比分别提升113.7%、95.8%。2025年一季度,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达到59.1亿元,环比继续增长;同时存货账面价值达到78.2亿元,环比增长10.9%,反映了旺盛的备货需求。 硅光芯片能力全球领先,泰国工厂已成海外客户主要产地。面对光模块需求爆发带来的高速EML芯片供应紧张以及中美经贸关税摩擦等冲击,公司保持了稳定的交付能力。一方面,公司自研硅光芯片已在400G产品中大量出货,2025年800G硅光比例也会逐步提升,同时面向1.6T大客户需求,公司硅光方案或成为主要供应力量。根据YOLE统计,旭创将是2025年全球硅光模块出货的龙头厂商,领先于过往的硅光芯片龙头Intel(目前光模块业务由Jabil承接)。面对2025年以来的关税冲击,根据最新的政策,对半导体分类下的通讯设备、光模块等进行了豁免,因此泰国出货暂时为零关税,得益于过往泰国产能建设规模,公司已具备全面从泰国出货的能力。 海外算力之外:国内算力、车载光通信亦成为新看点。2024年Q4国内三大互联网厂商BAT合计CAPEX为707亿元,同比增速253.5%,AI服务器和网络设备成为主要增量。据Lightcounting预计,2029年中国光模块市场规模有望达65亿美元,2025年在DeepSeek和各类智能体应用的部署需求下预计国内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公司国内市场收入达到3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1.3%,与此同时毛利率为14.4%,同比也提升了7.3pct。 公司在国内市场主要出货400G,同时加快800G导入,2025年公司在几个重要大客户招标都保持了份额领先。此外,2024年公司汽车光电子业务实现营收7.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8.1%。收购君歌电子后公司汽车光电子业务快速发展,公司以智驰领驭作为汽车光电子创新品牌,以车载光通信与传感为核心突破方向。2025年3月,智驰领驭发布全球首款基于PCIE4.0的车载光传输模块及解决方案,未来有望推动FTTV(FibertotheVehicle)在车载总线网络的落地。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受益于全球AI基础设施投入的持续性以及AI芯片带宽的持续增加,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5/107.2/133.1亿元,yoy分别为61.5%/28.4%/24.1%,当前公司动态市盈率处于较低区间,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 受AIInfra降本和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海外CSP资本开支不及预期;北美CSP导入新供应商导致公司既有供货份额下降;国内营收占比提升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汇率变化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