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文章正文

6月30日机构强推买入 6股极度低估

加入日期:2025-6-30 8:56:24

  中财投资网(www.161588.com)2025-6-30 8:56:24讯:

  长城汽车

  方正证券——公司点评报告:Hi4-G混动重卡正式上市,剑指3,700+亿长途干线运输市场

  事件:6月25日,长城汽车) href=/601633/>长城汽车(601633)G系列多款混动重卡正式亮相,旗舰车型G1050正式上市,起售价Pro版本53.66万元,Plus/Max/Ultra版售价分别为56.66万元/57.90万元/61.66万元,并推出前200台用户可享受“不省油就退钱”、三年维保全包服务以及保证三年残值不低于50%的首销福利。  搭载行业首创的Hi4-G混动系统,实现动力性能与经济性双突破:长城重卡采用P2+P2.5双电机架构,集成福田康明斯13L(560马力)发动机与自研8挡DHT变速箱,匹配双245马力电机,综合输出1,050马力,动力性能媲美传统17L排量车型。其技术亮点包括:1)9合1动力域控制器优化能量管理,提升13L发动机效能30%以上;2)专为重卡设计的混动策略,复杂工况节油率达15%-25%,按年行驶20万公里测算,三年燃料节约成本可覆盖新车购置差价;3)实测综合油耗29.7L/100km,较国四标准低17%。  混动重卡正成为行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主流重卡厂商相继布局:今年年初,欧曼推出星辉620马力(38万元起)和星翼520马力(32.5万元起)混动牵引车;一汽解放) href=/000800/>一汽解放(000800)J6P/JH6混动车型定价36.9万-46.62万元;奇瑞商用车推出增程式混动牵引车(55.99万元),通过400度电池+300L油箱实现1400km续航。相较竞品,长城混动重卡在Hi4-G技术加持,兼具动力性能与燃油经济性优势,叠加品牌溢价能力,定价策略更具市场竞争力。我们认为,长城凭借差异化技术路线和精准定价,有望在混动重卡市场实现快速突破,为公司开辟新的盈利增长点。  结构优化成为当前销量核心亮点,拉美市场本地化布局持续深化:2025年1-5月,长城汽车实现累计销量45.9万辆,同比微降0.54%。其中,1-5月新能源累计销量达12.4万辆,渗透率升至27%;海外市场方面,5月实现销量3.5万辆,公司全球化战略持续推进,巴西工厂将于7月投产,规划初期年产能5万辆,重点生产哈弗H6混动版等三款战略车型。此外,魏牌受益于摩卡PHEV等新品放量,5月销量同比增长115.3%;坦克品牌保持稳健增长;哈弗品牌通过产品迭代及价格策略调整,5月销量同比增长22.6%。  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总收入2,510.5/2,948.3/3,139.9亿元,归母净利润149.6/173.6/191.9亿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效果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波动。

  青岛啤酒

  平安证券——百年青啤,行稳致远

  平安观点:  百年峥嵘岁月,品牌深入人心。青岛啤酒始建于1903年,是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国产啤酒生产商。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57家全资及控股啤酒厂、2家联营及合营啤酒厂,产品远销120个国家。产品端,公司专注于青岛啤酒主品牌+崂山啤酒全国性第二品牌的品牌战略,产品结构持续升级;市场端,公司在夯实山东基地圈的同时,加速推进一纵两横战略带市场建设。据世界品牌实验室,2024年青岛啤酒品牌价值达2646.75亿元,连续21年位列中国啤酒品牌第一。  高端化持续推进,成本红利仍存。经过2013-20年的调整后,啤酒需求逐渐企稳,据国家统计局,2021-24年中国啤酒产量均在3500-3600万千升左右。在量基本稳定的背景下,2018年以来,啤酒高端化持续推进,拉动行业整体单价水平,2024年啤酒CR5平均单价4181元/千升,较2019年提升13.3%。此外,2022年以来,除铝锭外,瓦楞纸、玻璃、进口大麦等原材料价值呈回落趋势,2025年原材料成本红利仍存。  产品持续提升,降本增效显著。产品方面,公司坚定施行青岛啤酒为主品牌,崂山啤酒为全国性第二品牌的战略,在巩固6-8元价位同时,推出一世传奇、百年之旅等超高端产品,向上打开天花板,2024年中高端及以上产品销量315万千升,占到整体的41.8%,较2021年提升6.6pct,2024年整体单价4188元/千升,2018-24年CAGR+4.2%。成本端,青啤自2018年开始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借助数字工厂建设提升人效,2024年人均创利14.5万元,2017-24年CAGR+25%,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国产啤酒龙头,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凭借着产品、品牌与渠道能力,公司收入有望稳健增长,叠加原材料成本红利,利润有望持续释放。我们预计公司2025-27年归母净利48/51/54亿元,同比分别+11%/+6%/+6%。2025年可比公司一致预期PE均值

  海澜之家

  首创证券——公司简评报告:多业务布局打造新增长点,京东奥莱发展空间可期

  事件:根据京东奥莱官方公众号,6月京东奥莱分别在山西吕梁、江苏徐州、山西阳泉各新开一家门店,截至目前,全国总门店数超20家。  点评:  京东奥莱快速开店,新业态布局值得期待。公司于2024年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联手打造“城市奥莱”业态,凭借“大牌低价”策略进军高性价比消费市场。京东奥莱主要经营运动户外、男女装、儿童、轻奢及美妆等品类,大部分品牌以代销模式合作。京东的流量及品牌优势与公司的渠道运营管理经验互补,可实现快速开店及标准化运营。7月,京东奥莱官方旗舰店在京东平台上线;9月,首家京东奥莱线下门店于江苏省无锡江阴市海澜飞马水城开业。2025年以来,京东奥莱在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加速布局,截至目前,门店数量已超过20家。  主品牌积极推进渠道调整,斯搏兹并表贡献增量。25Q1公司实现营收61.87亿元,同比+0.16%;实现归母净利润9.35亿元,同比+5.46%。分品牌看,海澜之家) href=/600398/>海澜之家(600398)品牌实现收入46.42亿元,同比-9.52%,预计主要受消费环境偏弱影响;团购定制业务实现收入6.46亿元,同比+17.6%;其他品牌实现收入7.42亿元,同比+100%,主要由于斯搏兹业务并表贡献增量。从门店数量看,25Q1海澜之家品牌直营/加盟渠道分别净开42家/净关63家,公司持续聚焦门店质效提升,在核心商圈和潜力增长区域加快直营门店布局;其他品牌直营/加盟渠道分别净开11/8家。  FCC业务打造新增长级,出海业务空间广阔。公司于2022年与上海海新共同成立斯搏兹,并于2024年取得控股权,进一步加大在运动赛道的布局。斯搏兹独家授权代理阿迪达斯FCC系列产品。截至2024年底,公司授权代理的阿迪达斯门店数量达433家。除国内市场外,公司主品牌积极布局出海业务,在深耕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等成熟市场的同时,开拓中亚、中东等新市场。2024年,公司出海业务实现营收3.55亿元,同比+30.8%。截至2024年底,海外门店总数达101家。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多品牌服装零售集团,主品牌经营稳健、积极布局出海,FCC业务快速发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京东奥莱新业态发展空间广阔。我们预计公司25/26/27年归母净利润为23.8/27.3/30.4亿元,对应当前市值PE为14/12/1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开店不及预期,新业务培育不及预期。

  中国平安

  中泰证券——观点深度更新:新法新班底,欠配高股息

  A股第一欠配高股息龙头:具备“基本面修复+风格红利”双重弹性。中国平安疫后股价表现弱于同业主要系其他资管板块拖累与高管频繁更替。但立足当下,公司基本面和外部环境均悄然发生变化。当前公司A/H股静态股息率分别达4.5%/5.6%具备优势。随着两次低成本转债发行到位,公司有望延续过去13年连续每股分红稳健增长的优秀历史。《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风格归位与欠配修复,中国平安A股作为全部AH上市的个股中欠配第一股(1Q25主动权益公募欠配比例达-1.45%),有望迎来增量资金的青睐。  平安寿险:管理团队焕新,新基本法落地。平安寿险管理层“年轻化+内部晋升”并行,85后高管蔡霆作为寿险副董事长、首位女总经理史伟玉搭档执掌寿险主业,形成能力互补的“双核心”推动改革。2Q25以来,平安寿险新基本法落地,制度重构由“短期激励”转向“长期留存”,佣金利益进一步向一线倾斜,实现从“人海战术”到“做优、增优、育优”为导向的战略跃迁。2Q25公司首个以司庆命名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盛世金越(司庆版)”上线,销售反馈良好,承接新基本法落地改善队伍收入预期。新产品通过锁定优质分红资产、匹配三仓配置策略,提升分红来源稳定性与资产配置透明度,最新一期红利实现率达到114.3%。公司率先披露最新一期保单红利实现率,对于2024年9月之前销售的产品,客户实际分红收益率为3.4%,较2024-2025保单周年提升0.4个百分点;而2024年9月之后新上市的产品,客户实际分红收益率为2.7%。我们认为,平安作为具有较高分红保险账户平均投资收益率记录的高监管评级头部公司,有望通过合理较高的红利实现率提高分红产品销售竞争力。  营运利润:寿险CSM释放稳定,资管板块减亏夯实集团OPAT增速基础。截至2024年末,平安寿险合同服务边际(CSM)余额为4933亿元,占保险合同负债的14.7%,位于同业领先水平。2024年,受新单利润承压与CSM摊销下降影响,寿险OPAT同比下降3.8%,预计2025年寿险OPAT同比降幅为1.5%,主要受CSM余额持续压降和过去以高利润率保障型业务为主的结构正逐步转向储蓄型业务,盈利弹性下降。不过,随着高质量存量业务的持续释放和新单回暖和各类改革举措减小,寿险盈利动能有望重回上升通道。我们预计2026-2027年OPAT同比增速分别为1.3%和2.4%。非寿险业务利润稳健,资管板块有望逐步减亏。2024年公司资产管理板块实现营运利润-111.14亿元,虽仍处于较大亏损状态,但较2023年明显收窄。近年来受宏观环境持续承压、市场流动性偏紧及资产价格波动影响,公司继续坚持审慎经营策略,对部分资产业务进行价值调整与风险管理,推动其他资管业务逐步压缩。我们预计随着宏观环境逐步企稳回暖,预计未来三年将逐步减亏至平衡,对集团业绩拖累边际改善趋势已现。我们预计2025-2027年集团归母营运利润增速为2.8%、8.4%和4.9%。  投资建议:新法新班底,欠配高股息。近期港股红利板块持续上涨提升保险股投资热情,我们认为中国平安具备双面红利股的特征:一方面公司自身具备股息优势,另一方面,公司较早布局了境内外上市高股息标的,红利资产的股价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间接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7年集团EV增速为3.5%、5.9%和6.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代理人改革推进或不及预期、分红产品转化率或承压、资管拖累持续风险、利率与资产回报压力、寿险营运压力、研报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顺丰控股

  国泰海通证券——首次覆盖报告:由1到N,厚积薄发

  本报告导读:  顺丰“由1到N”进阶综合大物流,长期空间广阔。通过融通与变革持续降本,顺丰的盈利能力逐年增强,叠加Q2起量增领跑行业,看好顺丰全年业绩确定性。  投资要点:  投资建议: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59.31元。尽管行业价格竞争加剧,但我们认为顺丰业绩增长有较强确定性,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44、136.44、153.39亿元,EPS分别为2.37、2.73、3.07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到公司的高端市场壁垒和未来成长性,应享有一定估值溢价,我们给予公司25年目标P/E25x,对应合理估值59.31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直营快递龙头,“由1到N”进阶综合大物流。顺丰以快递业务起家,凭借直营模式强大的运营掌控能力和重资产的物流网络,确保服务品质领先同行,在时效件领域构建起了竞争壁垒,稳居高端市场龙头地位,2024年公司高端时效件、中高端经济件市场份额分别达64%、51%。近几年,通过“1到N”的扩张战略,从时效快递拓展至快运、冷运及医药、同城、供应链及国际业务等综合大物流,2019-2024年新兴业务合计的营收复合增速达35.8%,远超快递领域。受益于跨境电商及中国制造出海,叠加海外市场增长前景优于国内,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我们看好顺丰由快递龙头向综合物流商转型的成长机遇,关注顺丰价值重估机会。  融通与变革持续降本,盈利能力逐年增强。顺丰通过多网融通实现资源复用与全链路降本,2021年以来累计降本超38亿元,2025年多网融通进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变革成效显著,末端直分直发、干线笼车转运及无人化布局等措施,推动成本持续优化。2024年物流及货运代理业务毛利率上升至13.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5%,ROE提升至11.0%,盈利能力呈逐年增强态势。  Q2起快递量增领跑行业,看好全年业绩确定性。由于2025年春节早于往年,且通达系节后复工早于往年,2025年1-2月顺丰件量增速略受影响;随着3月相关影响减弱,以及激活经营策略的推进,顺丰件量增速回升并领跑行业,5月业务量同比+31.8%。叠加持续降本对盈利的增厚,我们看好全年顺丰业绩增长确定性。中长期,公司具备顺周期特征,未来经济复苏公司有望充分释放盈利弹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恶性价格竞争、政策风险、油价波动等。

  海光信息

  群益证券(香港)——合并中科曙光有望增强算力产业竞争优势,未来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

  事件:  2025年6月10日,海光信息公告《换股吸收合并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计划通过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对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 href=/603019/>中科曙光(603019)进行战略重组。我们认为本次收购有助于海光信息增强算力产业竞争优势,提升未来在算力行业的发展潜力,给予“买进”评级。  合并交易增强海光信息算力产业竞争优势:海光信息的换股价格为143.36元/股,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价格为海光信息定价基准日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即136.13元/股。若股价后续低于136.13元,异议股东可以将股份卖回公司。本次收购有助于海光信息从单一芯片业务转向提供完整的国产算力解决方案,海光信息的高端CPU/DCU与中科曙光服务器、存储等产品能形成良好互补,未来发挥协同效应,降低产业链成本;从而实现增强算力产业竞争优势、提升后续发展空间的积极影响。  一季度营收维持高增速,费用率下降带动净利润高增: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4亿元,同比增长50.8%;实现归母净利润5.06亿元,同比增长75.3%;扣非后净利润4.42亿元,同比增长62.6%。公司围绕通用计算和人工智能计算市场,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产品性能提升,产品竞争力保持市场领先,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带动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此外公司Q1三大费用率为33.53%,较去年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带动公司净利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截至一季度末,公司预付款16.20亿元,较24年末增加3.8亿元;存货57.94亿元,较24年末增加3.69亿元。合同负债32.37亿元,较24年末增加23.34亿元。三大指标高速增长均体现了行业下游需求景气,公司积极备货生产。  “信创+AI”带动CPU+DCU产品,贸易冲突等因素利好国产算力:海光主要产品为CPU+DCU,海光CPU系列产品兼容x86指令集以及国际上主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软硬件生态丰富,性能优异,安全可靠,已经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交通等重要行业或领域。海光DCU系列产品以GPGPU架构为基础,兼容通用的“类CUDA”环境,在AIGC持续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海光DCU能够支持全精度模型训练,实现了LLaMa、GPT、Bloom、ChatGLM、悟道、紫东太初等为代表的大模型的全面应用。目前深算二号产品已经实现商业销售,深算三号研发顺利。此外,由于中美贸易问题影响,H20向中国供货将需要申请许可证,英伟达已计提了相关55亿美元存货,国产算力芯片需求有望加速。我们认为随着信创行业回暖、国产替代和政府回款加速,公司CPU产品销售有望快速回暖;此外AI带动国产算力市场景气度持续上升、贸易问题和H20供应扰动等问题影响下,公司作为国内极为稀缺的DCU设计厂商,尽管当前商用体验仍有提升空间,但销售端仍将持续受益于下游高速增长的国产算力需求。  盈利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32.02亿、46.73亿元、67.09亿元,YOY分别为+65.81%、+45.96%、+43.56%;EPS分别为1.38元、2.01元、2.89元,当前股价对应A股2025-2027年P/E为103/71/49倍,给予“买进”建议。  风险提示:1、公司DCU产品使用情况不及预期;2、国产AI算力发展不及预期。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