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地区亦有类似事件
根据一些银行公开渠道的科普,特殊残缺污损人民币是指票面因火灾、虫蛀、霉烂等原因,造成外观、质地、图样等特征受损,其具有票面损毁严重、难以鉴别真伪等特点。
其中,“火烧币”是最常见的情形之一,但常见于火烧纸币。
在移动支付时代,为客户清点积存硬币,是银行一项并不少见的业务,如超市、公共交通公司、寺庙、小商户等客户,均有硬币清点和存款需求。这其中,大量残损硬币的兑换虽较为少见,但也是一项正常的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在社交平台,有多地银行网点基层人员发帖反映,遇到过类似大量兑换焚烧硬币的需求,且客户也声称是从垃圾场获得。
根据社交平台一些网友发帖,湖南部分银行遇到了类似事件。有网友发帖称:“长沙地区也出现了一些客户,一次性兑换大量残缺污损的硬币,数量高达5000枚左右。这些硬币有的变形、火烧、磨损,根本无法辨别真伪。”“这是一批按斤收购的硬币,各省流窜试探要求银行回收,相关事实人民银行已掌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禁止非法买卖流通人民币;另外还规定,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出售、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不能兑换的残缺、污损的人民币不得流通。
也有网友发帖,湖南有银行收到央行对此类事件的相关指导通知。
记者联系某大行在湖南长沙地区的网点工作人员,其表示,该网点未收到央行相关通知,并表示对于正常的硬币,可携至银行网点放置在硬币清点盒中规整好,再至柜台进行存款服务,一些网点配备了硬币清分机,但只是针对正常硬币。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对于残缺污损硬币的鉴别,只能人工分拣、鉴别真伪,而对于数量巨大的残缺污损硬币,需要银行提前协调就近网点的人力资源,对硬币进行逐个鉴别和清点。
上述湖南某家大行网点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变形、火烧等残损硬币,银行网点只能人工一枚一枚地识别,必要情况还是需寻求更高一级网点支持。
浙江地区一位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面对污损硬币首要是能辨别面额、确认真币,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兑换。由于一家网点人手有限,对于几千枚这类数量巨大的火烧、污损硬币的鉴别,一次性大量清点并不现实,需要人员和时间。客户最好打电话提前预约,按实际情况接受分批次验证、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