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船”合并的影响有多大?
截至7月4日收盘,中国船舶市值达到1467亿元,中国重工市值为1056亿元。两家千亿级企业换股吸收合并,受到市场高度关注。依据中国船舶及中国重工2024年度的财务数据测算,重组完成后,中国船舶作为存续公司,总资产将超过4000亿元,营业收入将逾1300亿元。
据悉,2019年中船工业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联合重组后,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均为中国船舶集团控制的下属上市公司,在船舶制造、维修领域业务重合度较高,构成同业竞争。通过本次交易,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下属船舶制造、船舶维修业务统一整合并入中国船舶,有利于规范同业竞争,维护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长期利益。
中国船舶表示,当前造船行业景气度提升、新造船市场活跃,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等指标不断攀升且中国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同时,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支持船舶工业转型升级需求,全面推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发展。我国造船行业发展迎来重要机遇。存续公司中国船舶将紧抓船舶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和景气度提升机遇,打造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
据悉,重组完成后,新的中国船舶将成为手持船舶订单规模领跑全球的世界第一大旗舰型造船上市公司。根据克拉克森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9月14日,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的总手持订单规模达6263万载重吨,分别是韩国造船海洋、扬子江船业、三星重工、韩华海洋的1.9倍、3.8倍、4.5倍和4.8倍,远远超过了国内外头部总装上市公司。
4月29日晚间,中国船舶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85.84亿元,同比增长5.01%。实现归母净利润36.14亿元,同比增长22.21%。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58亿元,同比增3.85%;归母净利润11.27亿元,同比增180.99%。
同日晚间,中国重工披露的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54.36亿元,同比增长18.70%;归母净利润为13.1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16亿元,同比增长20.12%;归母净利润5.19亿元,同比增长281.99%。
长江证券表示,展望2025年,中国船舶合并中国重工后发挥协同效应,造船及接单效率提升,交付提速叠加高价船占比提升,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高增。招商证券指出,中国船舶在2024年实现了新签订单层面的“量质齐增”,且业绩层面也兑现了“剪刀差”逻辑,利润率显著改善。尽管短期的船市新签订单有所回落,船价震荡,但船市大周期并未动摇根基。
华泰证券表示,中国船舶2024年利润同比显著提升,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同比高增,体现高价在手订单已传递到盈利端,看好公司利润持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