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文章正文

军工行业周报:军工“关注热度”创历史新高,“两船合并”进入收官阶段

加入日期:2025-7-7 19:49:27

  中财投资网(www.161588.com)2025-7-7 19:49:27讯:

(以下内容从中航证券《军工行业周报:军工“关注热度”创历史新高,“两船合并”进入收官阶段》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一、核心观点
本周6月30日,国防军工(申万)指数再创2025年以来单日收盘价新高(1666.32)。本周,军工板块周成交额达到4298.88亿元,创年内最高,历史第2高,其占中证全指成交额比例达到6.14%,创历史新高,同时本周主要军工ETF基金规模(421.9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本周军工行业融资余额占两市融资余额比例(5.47%)位居历史第3高,军工板块关注热度高涨。
尽管本周军工指数冲高回落,但指数依旧再创年内周收盘价新高(1618.51)。随着军工板块业绩修复的预期不断被印证,叠加“九三阅兵”、地缘冲突事件等多重因素的催化,军工板块后市仍将是全市场关注的重点,存在结构性机会。但在板块关注度高涨,交易火热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短期波动风险。
本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中,明确要求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指出“向海图强”。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大军工”范畴再填新方向,我们认为“海洋经济”类比“低空经济”,在核心主机装备,如智能舰艇、深海装备等方面,以中船集团为代表的军工央企起到了“链主”的作用,同时一些深海传感器等配套器件设施方面,相关军工企业也是核心供应商。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相关军工企业有望得到市场重点关注。
本周上交所并购重组委正式审议通过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这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史上规模最大的资本市场运作进入最后的收官阶段。本次上市公司的“两船合并”可以看作是我国船厂的能力再整合,该举措将有效提升我国海洋领域的国防工业基础建设、为后续我国军船建设提供有利支撑。民船层面,有望减少我国船厂的同业竞争压力,有效地巩固我国船厂在优势船型的领先地位,并助力我国船厂在绿色和中高端船型的国际竞争中打开全新局面。
回顾2025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2025年上半年国防军工(申万)指数涨跌幅(+12.99%)位列31个行业中的第3名,半年成交额(5.2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2025年上半年涨幅居前的上市公司可以归为以下几类:①军贸企业,特别是下游主机厂;②低空经济、深海科技、商业航天、核聚变等新兴产业;③军工央企重组主题;④北交所上市公司。
从基本面、资金面以及情绪面角度来看,2025年以来存在以下变化:
①资金面上,被动增量资金大量流入。2025年以来,截至7月4日,军工领域(含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大军工领域)的主题ETF规模由年初的297.33亿元增至496.59亿元,增幅超过67%。份额方面,规模较大的国泰中证军工ETF(+44%)、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95%)、国防ETF(+72%),广发中证军工ETF(+42%)的份额均较年初高速增长(具体数据见正文4.2节)。大军工主题基金,时隔多年密集发行,跟踪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大军工主题指数的多个ETF也在2025H1集中发行,当前合计规模已经超过19亿元;
②基本面上,呈现出“弱现实,强预期”。尽管军工行业在2024年年报表现不佳,2025Q1也尚未展示出拐点,但“十四五”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国务院宣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将举行包括阅兵式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活动,同时将展出新一代传统武器装备以及各类新型作战力量,也再次提升了市场对军工主赛道业绩修复以及新域新质领域“十五五”高速发展的预期,与此同时,多家航空航天领域中上游上市公司也公告了重大合同或中标通知书;
③情绪面上,地缘政治变化对军工板块估值的刺激在影响力度和时间长度上明显提升。今年以来,包括印巴冲突、伊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冲突多次刺激提升了市场对军贸的关注度,军贸扩容军工市场天花板,成为第二增长曲线的预期显著提升了板块整体估值水平。
综合来看,在市场对军工的“强预期”作用下,军工板块的估值水平已经较2024年底提升至一个新阶段。我们判断,军工板块当前正处于一个向上空间广阔、向下有底的状态,短期急涨的子领域和个股或有波动风险,但结构性深度调整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今年以来,伴随进入“十四五”末年,军工行业的发展态势较此前出现一定变化。在市场表现方面,领涨主线发生切换,如主机厂等部分此前关注度相对较高的细分领域热度有所降温。而诸如军工国企改革深化下的资产重组整合、新兴军工科技前沿应用、兼具军民两用特性的“大军工”等领域成为市场焦点。我们认为,这种板块内部的结构性变动,并非偶然,一方面是军工基本面迎来持续回暖前市场保持观望态势,另一方面也映射出军工行业正处于“需求分化,预期重塑”的关键节点。
从“需求分化”来看,当前武器装备需求端呈现出复杂多元的格局,受近期多场地区冲突中部分传统装备表现受到制约的影响,部分成熟装备的战场效用受到一定质疑。与此同时,在各国普遍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需求的牵引下,“高效费比”武器装备需求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冷”“热”反差之间,反映出全球军工需求正从过去的传统“全面铺开”式采办向“精准聚焦”式采购转变,是国防现代化建设迈向更高层次的必然结果。
从“预期重塑”来看,在国际地缘政治形势波谲云诡、全球军事科技竞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军工行业发展的外部压力与内部动力均显著增强。在内外部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军工行业预期有望受益于全球军工行业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与我国军工行业“强计划性”带来的内生式增长的双重驱动。一方面,地缘冲突、关税冲突等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使得军工行业战略地位愈发凸显,长期增长预期坚实;另一方面,技术迭代加速、关键战略节点逐步逼近、五年计划周期将至等因素,又使得短期内行业景气度有望保持上行通道,在此前多年的“沉寂”后市场对军工企业的预期有望重新校准。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判断:
1、行业皆有周期,军工行业依然处于景气大周期,大周期中的小周期或将接近尾声,十四五已至末年,“十五五”全新征程和2027年目标迫在眉睫时不我待;
2、企业内功愈发重要,公司治理水平是否能持续提升,能否在业务聚焦和多元化之间做好平衡、能否军品和民品协调发展提升抗风险能力、能否放眼长远持续投入研发提高附加值,这些方面将会考验公司熨平周期的能力,也将成为赢得长期溢价的重要因素;
3、军工行业投资逻辑已逐渐从主题驱动向业绩驱动转变,企业基本面与未来预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投资决策需要更加注重对企业长期价值的挖掘,不同公司发展的差异性也将加大,择股也变得更加重要;
4、在市场调整过程中,部分具备核心竞争力、估值处于合理区间的优质企业,“老白马”依旧白,性价比上具备了中长期配置价值;
5、随着行业发展逐渐步入新阶段,市场对军工行业的认知与预期将不断趋于理性,“十五五”的军工行业发展将更加稳健、可持续。
二、2025年投资建议
新时代军工行业具有更优的资产质量、更新的景气赛道、更大的业务规模、更高的市场天花板,军工行业的估值体系也将进行重塑,享受更新更高的溢价。
对于全年及下半年军工行业研判,我们认为:
17月,军工上市公司将逐步发布半年报业绩预报、快报,预喜或将频现,在2024年经历十年“最差”中报后,未来基本面和情绪面修复可期,当前行业整体已看不到更多的利空或者潜在利空;
2从节奏上看,考虑到“十四五”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补课”需求时不我待,短期内行业整体景气度有望保持上行,军工行业的上中下游基本面修复有望同步发力,业绩整体同步实现回暖,下半年整体将好于上半年,业绩有望逐季度环比提升;
3军工行业的上行态势,相比其余行业的下行压力,比较优势将更加凸显;
4年初以来,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科技、大飞机、军事智能化等主题高度活跃,我们认为,这些大军工新域新质主题仍将会不断深化、反复演绎;同时,伴随着军工基本面有望迎来持续回暖,主题活跃+业绩提振,将构成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二重奏,共同推动军工整体行情的再次到来。
5短期内,在当前所处的年报、一季报发布后的消息真空期内,印巴冲突、以伊冲突等地缘政治变化对军工板块的刺激也将在影响力度和时间长度上放大更为明显。
整体节奏上,我们认为,“进二退一”或成为中长期常态,内部也将呈现出轮动与分化,短期急涨的子领域和个股或有波动风险,军工行业融资余额处于历史高位,也是造成波动的潜在因素。军工行业重回市场主舞台后,增量资金配置或将倾向于白马。
我们对军工行情的节奏判断如下:
①填洼地:前期超跌、悲观预期充分体现的领域,如军工电子、军工材料;
②塑权重:沪深300和A500等指数中的军工权重股;
③“双击”:待到“十四五”末订单和业绩的逐步兑现,以及“十五五”计划的逐步明朗,将带来业绩和估值的“双击”;
④行业特殊性溢价:并购重组、市值管理预期、地缘政治刺激、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等带来的行业溢价。
三、投资趋势和方向
1军工行业依然处于景气大周期;
2随着“十四五”进入攻坚阶段,“十五五”计划逐步明朗,行业将进入“V”字反转;
3关注无人装备、军事智能化、卫星互联网、电子对抗等新质新域的投资机会;
4关注低空经济、民机、商业航天、深海、军贸、信息安全等军民结合领域的“大军工”投资机会;
5关注军工行业并购潮下和市值管理要求下的投资机会。
四、建议关注:
军机等航空装备产业链:
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无人机、发动机产业链相关标的,航发动力(发动机)、应流股份(叶片)、航天电子航天彩虹(无人机)等。
低空经济:
莱斯信息(空管系统)、四川九洲(空管系统)、中信海直(低空运营)。
航天防务(导弹及智能弹药)产业链:
航天电器(连接器)、航天南湖(防空预警雷达)、天奥电子(时频器件)、中兵红箭(特种装备)、北方导航(导航控制和弹药信息化)、国科军工(导弹固体发动机动力与控制产品)、成都华微、振华风光(模拟芯片)、国博电子(星载TR)、智明达(嵌入式系统)。
商业航天(卫星制造及卫星应用)产业链:
航天智装(星载IC)、中国卫通(高轨卫星互联网)、航天环宇(地面基础设施)、海格通信(北斗芯片及应用)、中科星图(卫星遥感应用)。
船舶(深海)产业链: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海防(水声水下防务)。
军事智能化:
能科科技
军工材料:
铂力特、超卓航科(增材制造);光威复材、中复神鹰(碳纤维复合材料);航材股份、钢研高纳图南股份(高温合金);华秦科技、佳驰科技(隐身材料);菲利华(石英纤维)。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