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投资网(www.161588.com)2025-7-8 2:28:04讯:
中宠股份
自主品牌高速增长,国内外业务双轮驱动
投资要点
618预售反馈积极,多品牌系列驱动顽皮稳健增长。目前顽皮下有经典系列、小金盾、精准喂养3个系列,细分系列对应不同客群、卡位不同价格带。经典系列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占比进一步提升,小金盾在年初设定为阶段性试水目标,但通过精准营销和促销活动、实际表现超出预期,全年预期将贡献显著增量,得益于小金盾系列的亮眼表现、配合高汤鲜肉等新品的线下推广,顽皮品牌全年营收预计实现可观提升,整体规模稳步扩大。由于渠道结构原因(淘系自营占营收比重较低)导致线上销售并未完全反应在报表中,今年618预售情况仍反应出顽皮品牌有强劲增长。
渠道差异化策略,线上新业态与线下精细化并行。自营电商占比仍较低,但新兴平台(如抖音自播)成为新品推广的核心阵地,直销模式占比提升,用户以年轻消费者为主,客单价和毛利率具备优势。线下渠道仍占据重要份额,分销体系成熟,价格策略灵活以适应不同市场。同时,私域运营和即时零售增长迅速,该渠道更注重便利性,推动高毛利订单增长。
自主品牌盈利能力将逐步提升,主要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和规模效应,北美工厂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已通过调价策略应对,销售费用率维持稳定。研发互动机制持续完善,公司成立创新研发部门专门对接产品部和研发部,将最新产品动态、行业趋势跟进并汇总,强化研发投入,深化功能性产品布局、提升品牌价值,在市场竞争中巩固自身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维持2025年-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至53.47/63.32/74.43亿元,同比+19.75%/18.44%/+17.54%,维持2025年-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7/5.95/7.16亿元,同比+19.46%/+26.40%/+20.38%。对应三年EPS分别为1.55/1.95/2.35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40/31/2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食品安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宇通客车
25M6销量表现亮眼,结构持续向好
主要观点:
事件:公司公告2025年6月份产销数据快报,25M6实现客车销量5919辆、同比+24.8%,实现客车产量5528辆、同比+30.0%。
25M6销量表现亮眼,销量结构不断优化。25M6公司实现客车销量5919辆、同比+25%、环比+94%,25Q2实现客车销量1.23万辆、同比-4%、环比+37%,25H1实现客车销量2.13万辆、同比+4%;其中25M6公司实现大中客销量4998台、同比+20%、环比+100%,25Q2实现大中客销量1.02万辆、同比-10%、环比+40%,25H1实现大中客销量1.75万辆、同比-5%。
出口及新能源持续向好,有望保证公司未来高速增长。我们认为当前国内客车市场整体处于周期复苏阶段,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助推国内公交客车实现恢复性增长,海外客车市场出口空间广阔,同时新能源渗透率有望提升。未来公司销量结构有望不断优化,出口结构中新能源客车出口持续改善,新能源客车销量占比持续上升,在出口及新能源的带动下后续增长势头将保持。
渠道及产品优势明显,中长期竞争力有望延续。从竞争力上看,公司产品销售、服务与配件体系完善,数量优势明显,其中销售上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模式,销售人员数量显著优于竞争对手,产品服务与配件网络上不断拓展,服务模式不断多元。同时,公司利用自身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轻量化的技术优势,全面布局高端系列产品,优化产品销售结构,提升产品价值,提高中长期竞争力。
投资建议:中国客车出口呈增长态势,公司作为客车出口的领先企业将充分受益于行业上行周期,2024年公司股息率为5.7%,未来高分红有望延续。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0/54.4/62.9亿元,同比+17%/+13%/+1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海外贸易摩擦加剧、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精达股份
电磁线筑基,特种导体打造公司新成长曲线
深耕电磁线领域30载,双轮驱动开拓新领域。公司成立于2000年,专注于铜基电磁线、铝基电磁线、特种导体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漆包线、汽车及电子线为公司两大营收主线,特种导体有望打造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传统主业:漆包线稳步向上,汽车、电子线营收稳健。
1)漆包线市场蓝海,龙头地位稳固。2012-2022年,中国漆包线产量由131.1万吨增至178.8万吨,至2030年全球销售额或达10.65亿美元。公司为电磁线制造领军企业,产销规模领先国内同行。
2)渗透率与市场前景双提升,扁线电机引领动力设备革新趋势。扁线电机转换效率更高、散热能力好、可抑制电枢噪音,未来渗透率有望提升。公司深度绑定知名车企,先发优势显著。凭借技术优势,可打造产品技术壁垒。
3)铝代铜趋势在即,铝导线业务蓄势待发。铜包铝线可塑性更好、重量和价格更低,在漆包线领域有望成为新兴产业趋势。公司铝导线业务拥有强大产能和技术积累,预计将充分受益铝代铜和铜包铝产业趋势。
4)汽车、电子线营收稳健毛利可观,铸就持续稳健的现金流金库。受益汽车产销量和电子化水平提高,汽车线束行业规模持续扩张,公司汽车、电子线营收稳定,已与多家知名家电电器和工业电机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可为公司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特种导体:AI服务器驱动镀银铜市场蓬勃发展
1)AI服务器需求增长驱动市场放量,镀银铜迎来发展良机。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规模将从2022年的195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34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3%,算力需求迭代加速带动AI服务器需求上涨。镀银铜线耐高温、低温,适应高湿、高污染等特殊工作环境,可以减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未来或将受益AI服务器需求放量。
2)恒丰特导是国内镀银铜领军企业,凭竞争优势脱颖而出。全资子公司恒丰特导是国内最早研发生产特种导体的企业之一,在国内细分行业一直处于龙头地位,生产的镀银铜高速线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特种导体行业技术门槛较高,行业进入存在诸多壁垒,公司凭借竞争优势可打造高门槛。
3)高温超导材料优势明显,参股上海超导受益超导材料商业化浪潮。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优势明显,公司参股的上海超导能够批量年产并销售千公里以上高温超导带材,为高温超导领域的重要企业。目前全球高温超导带材供不应求,上海超导产能扩张有望受益。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5-2027年公司总营收分别为246.7/273.4/308.7亿元,同增10.5%/10.8%/12.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8/8.51/10.09亿元,同比+27.8%/+18.5%/+18.6%。参照可比公司PE均值,我们给予公司2025年30倍PE,对应公司目标价为10.0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疲软风险;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桐昆股份
投建长草东煤矿,完善新疆一体化布局
公司发布公告,启动建设新疆鄯善县七克台矿区长草东露天煤矿,项目投资总金额达到61.44亿元,该项目年产煤炭500万吨,其中,常规产能350万吨/年、储备产能150万吨/年。建设该项目是公司进一步向上延伸产业链,完善聚酯化纤主业原料供应、保障新疆当地生产装置燃料稳定供应的需要。
长草东露天煤矿煤炭资源丰富,可采原煤储量168.12Mt,按常规产能350万吨/年计算,服务年限为43.67年。预计项目达产后平均产值约18亿,企业年平均税后利润为4.42亿元,税后投资回收期10.42年。
该项目的建设是公司完善聚酯化纤主业原料供应、保障新疆当地生产装置燃料稳定供应的需要,2025年公司在新疆的中昆新材料热电联产项目、宇欣新材料热电联产项目预计消耗燃料煤50万吨。此外,后续新疆中昆新材料有限公司计划投资约10亿,对现已建成的天然气制乙二醇项目(一期)进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改造,以煤为原料,预计年使用煤炭量140万吨。
近年来,公司前瞻布局新疆市场,利用新疆地区丰富低廉的原材料资源打造涤纶产业链优势。本次项目的实施,可以实现公司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切入煤制乙二醇领域,打破现有天然气制乙二醇装置原料来源单一的限制,有利于提升聚酯化纤主业原料的自给保障度,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更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106.81、1195.76、1315.0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95、36.06、46.98亿元,BPS分别为16.03、17.46、19.33元,行业周期处于历史底部,给予公司2025年1.0-1.2倍PB,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贸易战影响下游需求;行业竞争加剧。
无锡振华
跟踪报告:核心客户订单超预期,冲压+电镀双驱动业绩稳健增长
小米YU7订单大超预期,公司或为小米汽车产业链最受益标的之一:6月26日小米首款SUV小米YU7正式上市,上市后1小时内YU7大定破28.9万台。我们判断,1)小米汽车具备产品力、品牌力、生态、以及导流优势,小米汽车产业链相关公司有望持续受益;2)无锡振华)
href=/605319/>无锡振华(605319)当前已与小米汽车建立稳定合作关系(2024年小米汽车在公司收入占比达9.57%、已成为公司前五大客户之一),预计公司有望凭借小米汽车产业链中的占位优势实现业绩强劲增长。
新能源带来冲压主业新机遇,电镀业务持续拓宽:1Q25公司营业收入同比+22%/环比-25%至6.0亿元,毛利率同比+3pcts/环比持平至28%,归母净利润同比+22%/环比-26%至0.9亿元。我们认为,1)公司冲压业务当前已配套上汽、特斯拉、小米汽车、理想等客户,新能源客户为公司冲压主业发展带来新机遇,2025E随上汽销量恢复(1H25上汽集团)
href=/600104/>上汽集团(600104)销量同比+12.35%至205.3万辆)+小米等核心客户销量高速增长,冲压主业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2)公司全资子公司无锡开祥为联合电子精密镀铬领域国内唯一合格供应商、也是德国博世全球产能重要供应基地之一,2024年无锡开祥新获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功率半导体电镀底板产品定点,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宽。
区域配套能力持续提升,冲压+电镀双驱动业绩稳健增长:2025/6公司公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拟募集资金不超过5.2亿元,其中拟投入4.2亿元用于廊坊振华全京申汽车零部件项目,达产后预计具备年产50万套汽车零部件生产能力。我们判断,1)公司当前已形成“无锡-武汉-郑州-上海-宁德-廊坊”的多地联动布局,在国内主要客户周边已建立全面生产配套网络,预计廊坊募投项目达产后可进一步增强现有客户(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粘性、以及更好地开发潜在客户。2)冲压主业方面,受益于下游核心客户销量增长势头强劲,业务规模+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电镀业务方面,插混销量稳步增长+业务布局延伸至汽车电子器件领域,长期增长空间打开。我们看好公司新能源项目以及电镀业务持续开拓带动业绩稳步增长前景。
维持“买入”评级:鉴于公司下游核心客户订单表现超预期,上调2025E/2026E/2027E归母净利润预测9%/16%/11%至5.0/6.0/6.6亿元,上调目标价至37.03元(对应18x2025E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新车型进展不及预期、电镀业务开拓情况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核心客户销量受关税政策波动影响不及预期。
道通科技
公司全面拥抱AI,上半年利润表现良好
事项: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的自愿性披露公告,根据公司公告,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6亿元至4.9亿元,同比增长19.00%至26.76%;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55亿元至4.85亿元,同比增长57.32%至67.69%。
平安观点:
公司2025年上半年利润表现良好。根据公司公告,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6亿元至4.9亿元,同比增长19.00%至26.76%;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55亿元至4.85亿元,同比增长57.32%至67.69%,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分季度看,公司二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61亿元至2.91亿元,同比变化-0.38%至+11.07%;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58亿元至2.88亿元,同比增长57.32%至75.61%。公司上半年利润表现良好,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1)公司加速推动AI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AI赋能推动公司业务成长;2)公司持续全面推进AI驱动经营管理的数智化变革,覆盖研发、营销服、供应链、职能等核心业务场景,推动管理创新与组织能力建设,运营效率持续优化,从而实现了持续的提质降本增效。
公司持续推进“全面拥抱AI”战略,成效明显。根据公司公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全面拥抱AI”战略,加速推动AI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在数字维修业务方面,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综合诊断终端UltraS2及ADAS标定系统应用“维修大模型”和AIAgents,赋能产品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同,销售量价齐升;TPMS产品受益于广阔的汽车后市场替换空间,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公司AI数字维修应用业务上半年实现快速增长,市场影响力与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在数智能源业务方面,公司推出新一代智能充电解决方案,持续深化电力电子核心技术布局,发布“数智能源充电大模型”以及充电运营、运维、能源管理等系列AIAgents的应用。2025年上半年,凭借在产品、技术、品牌、市场、服务及全球供应链等方面的系统性优势,公司在欧洲、美国等全球主要市场取得能源、交通、停车场运营、酒店公寓等多个行业顶级客户的重要突破,竞争力跃升全球头部,为中长期的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AI数智能源业务在2025年第二季度已实现盈利。在AI机器人业务方面,公司与科技巨头生态伙伴全面深入合作,实践“共建、共营、共销”,构建巡检领域的“智能体+平台+垂域模型”空地一体集群智慧解决方案。这一创新方案率先在能源、交通等领域迅速实践,应用于中石油油田等重大项目。我们认为,空地一体集群智慧解决方案业务作为公司的第三发展曲线,在AI的赋能下,未来将成为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公司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的自愿性披露公告,我们调整业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3亿元(原预测值为7.95亿元)、11.03亿元(原预测值为9.75亿元)、14.08亿元(原预测值为11.88亿元),EPS分别为1.27元、1.65元和2.10元,对应7月4日收盘价的PE分别约为24.8倍、19.2倍、15.0倍。公司是全球汽车后市场综合诊断检测领域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全面拥抱AI,融合AI技术赋能数字维修业务(第一发展曲线业务)、数智能源业务(第二发展曲线业务)、AI机器人业务(第三发展曲线业务),AI赋能业务成效明显。公司前瞻布局海外产能,有利于公司全球业务的发展。我们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产品迭代不及预期。产品迭代能力强是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保持产品竞争优势的关键。如果未来公司产品迭代不及预期,则将产生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的风险,公司未来发展将受到影响。2)新能源充电桩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当前,公司新能源充电桩产品在欧美市场的拓展已见成效。如果公司新能源充电桩产品未来的市场接受度低于预期,则公司新能源充电桩业务将存在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3)AI机器人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公司与科技巨头生态伙伴全面深入合作,实践“共建、共营、共销”,构建巡检领域的“智能体+平台+垂域模型”空地一体集群智慧解决方案。这一创新方案率先在能源、交通等领域迅速实践,应用于中石油油田等重大项目。如果公司空地一体集群智慧解决方案后续的市场推广进度低于预期,则公司AI机器人业务将存在发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艾力斯
伏美替尼治疗PACC突变NSCLC全球Ib期数据更新
事件
公司公布自研第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针对EGFRPACC突变NSCLC的全球Ib期随机研究FURTHER的最新数据,显示伏美替尼在EGFRPACC突变型NSCLC一线患者的长期治疗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PFS和持久的系统性应答,且总体安全性与既往临床数据一致。
核心观点
伏美替尼240mg剂量组取得16个月mPFS,显著优于现有疗法根据Arrivent官网信息,160mg/240mg剂量组BICR评估cORR分别为43.5%/68.2%、mPFS分别为11.1/16.0个月,240mg剂量组大多数患者在1年后仍在研究中。美国现有针对一线EGFRPACC突变NSCLC主要是奥希替尼、化疗、IO疗法以及阿法替尼等,其中奥希替尼占比42%、阿法替尼为23%,但现有疗法的mPFS均在7.5-10个月之间,因此我们认为伏美替尼具备成为潜在最优疗法的潜力。
伏美替尼针对一线EGFRPACC突变NSCLC的全球III期即将启动根据艾力斯2024年年报以及官方公众号,EGFRPACC突变患突变发生在EGFR18-21号外显子,包括G719X、L747X、S768I、L792X和T854I等,约占所有EGFR突变NSCLC的12.5%,全球每年新增患者8.7万人,中国每年新增5.4万,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存在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伏美替尼针对一线EGFRPACC突变NSCLC的全球III期ALPACCA(FURMO-006)试验预计将于25H2入组首例患者,剂量为240mg。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5/26/27年收入分别为45.3/55.4/66.2亿元,同比增长27.4%/22.1%/19.6%;归母净利润为17.7/20.9/25.0亿元,同比增长23.5%/18.1%/19.7%,对应PE为25/21/18倍。公司深耕肺癌市场,商业化成绩显著,考虑伏美替尼仍有20外插与辅助治疗等适应症拓展空间以及与可比公司平均对比PE相对较低,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创新药临床推进进度不及预期;2)创新药临床数据不及预期;3)创新药上市后销售情况不及预期。
富信科技
光模块Micro TEC高增长,拓展储能新应用
光模块用MicroTEC产品进度较快,推动通信业务快速增长。2024年,公司在通信领域实现销售收入0.27亿元,同比增长140.8%。产品进度上,公司用于5G网络中光模块温控的MicroTEC已向多家头部企业批量供货;同时已与多家光模块厂商积极开展应用于数通400G/800G高速率光模块的MicroTEC的项目开发,目前处于可靠性验证阶段。产能储备上,公司现已具备年产600万片MicroTEC的生产能力,并可根据市场需求快速扩大产能。随着核心技术水平以及规模化制造能力不断提升,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高速率光模块温控散热需求提升。
布局储能业务,有望形成新增长点。公司半导体热电制冷技术制成的除湿机具有体积小、湿度控制精度高等优势,可有效解决因储能柜中的电池密度大、空间狭小导致风道狭窄空气流动差的问题,保证储能设备的运行安全。2024年公司半导体机柜除湿机产品已向海博思创等企业供货,形成销售收入359万元,同时与宁德时代)
href=/300750/>宁德时代(300750)、亿纬锂能)
href=/300014/>亿纬锂能(300014)等多家企业完成产品验证。随着液冷技术在电化学储能热管理渗透率的快速提高,半导体制冷除湿机有望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以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为双轮驱动,持续提升半导体热电器件技术水平。公司研发投入稳步提升,在热电材料、制程工艺等方面不断推进技术升级和工艺优化。在材料技术方面,公司成为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同时掌握碲化铋基半导体材料区熔、热压、热挤压三种制备技术的企业;在器件制备工艺方面,公司研发了微型器件组装、低冷量损耗密封等技术,有效提升了半导体热电器件的性能指标和可靠性指标。公司持续强化核心技术竞争力,有望持续推动半导体热电器件国产替代。
我们预测公司25-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2/1.20/1.52元(原25年每股收益预测为0.71元,主要上调营业收入与毛利率),根据可比公司25年48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39.36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高端产品拓展不及预期、海外业务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热电整机产品大客户占比过高风险、资产减值风险。
武汉蓝电
北交所信息更新:新能源电池下游承压,积极拓展高精度电池检测及化成分容市场
2024年:营收1.75亿元,同比-14%,归母净利润7360万元,同比-26%
公司发布2024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75亿元,同比下滑14.10%,归母净利润7359.78万元,同比下滑25.93%;2025Q1,公司实现营收2724.16万元,同比下滑12.35%,归母净利润1152.66万元,同比下滑24.41%。受行业影响,企业类客户投资放缓,电池测试设备市场需求下降,导致订单减少。我们下调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4/0.96(原1.22/1.46)/1.0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5/1.20/1.32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44.2/38.7/35.3倍,看好公司向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新兴领域开发渗透所带来的增长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新能源电池新增产能放缓,动力电池有望带动大功率电池测试设备需求提升
2024年,受下游新能源电池及材料行业新增产能投资放缓影响,电池测试设备市场需求下降,导致订单有所减少。分功率来看,公司微小功率设备实现营收6195.25万元,同比下滑39.84%;小功率设备营收7020.71万元,同比增长4.68%;大功率设备营收3144.64万元,同比增长15.70%,公司主要大功率设备产品设计优化,部分关键零部件实现本土化,毛利率同比提升1.70个百分点。近年来,在相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规模持续扩大,国内外电池企业积极扩大产能。随着动力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有望带动相关大功率电池测试设备需求的迅速提升。
迭代小电流设备,进一步扩大高精度电池检测及化成分容等设备市场份额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1694.63万元,同比增长10.01%,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拥有专利71项,软件著作权34项。公司计划持续对小电流、微小电流、高精度设备进行技术升级迭代,以继续巩固公司在该领城内的竞争优势;继续大力拓展大电流、大功率动力电芯的检测市场,这是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关键;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积累,进一步扩大高精度电池检测及化成分容等设备市场占比,寻求进一步的业绩增长。
风险提示:锂电行业需求下滑、市场竞争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度风险
先惠技术
自动化产线+模组结构件快速放量,牵手清陶布局固态电池设备
投资要点
辊压机是固态电池前道工艺核心设备,公司联合清陶能源切入固态电池前道设备:与传统液态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工艺变化主要集中在前道和中道环节。前道辊压机用量和性能要求均有所提升,辊压工艺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电极的压实密度(g/cm3)和孔隙结构,进而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特性和循环寿命。2024年7月,先惠技术与专注于氧化物路线的清陶能源签署合作研发协议,围绕全固态电池核心关键装备开展联合开发与产业化布局,标志着公司正式切入固态电池前道设备领域。首台中试辊压设备已于2025年6月17日交付清陶,进入精细调试阶段;可用于全固态或半固态电池产线。清陶作为固态电池领先企业,已与公司签署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凭借此次前道布局与核心客户绑定,先惠有望抢占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关键窗口期。
模组/PACK与EDS产线海外拓展顺利,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公司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聚焦模组/PACK及EDS产线,具备自动化率高、生产节拍快等优势。(1)技术方面,公司具备模组堆叠、激光焊接、视觉检测、EOL测试等关键工艺的系统集成能力,EDS产线亦已打通电机、控制器、变速箱装配全流程,形成多环节技术协同。)(2)客户层面,公司为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大众、华晨宝马等国内外主流客户提供配套,2024年突破北美龙头客户及多个海外头部客户,海外订单加速放量。截至2024年末,公司智能装备业务订单规模达30.3亿元,其中68%来自海外。公司2024年海外综合毛利率达29.9%,高于国内业务6pct;在手海外订单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结构件业务延伸锂电产业链,业绩持续突破收购对赌:2022年先惠收购福建东恒51%股权,切入锂电模组精密结构件领域,形成“自动化产线+结构件”双轮驱动格局。福建东恒为宁德时代系客户提供模组侧板、端板等核心结构件,已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产品广泛用于电池模组外壳,需同时满足导电性、阻燃性和结构强度等多重性能标准,具备技术壁垒。自动化产线与结构件业务在客户与订单层面具协同,结构件周转更快、回款更及时,有助于平滑装备业务回款波动、增强盈利稳定性。未来公司拟通过客户协同与工艺整合持续提升结构件业务效率与利润率。福建东恒超额完成业绩承诺,未来将持续增厚公司业绩。2022年以来,福建东恒持续超额兑现业绩承诺。2022-2024三年东恒合计承诺净利润4.8亿元,实际达成5.32亿元,达成比例达110.9%;2024年1.7亿元承诺净利润,东恒实际达成1.99亿元,公司持股东恒51%,2024年对应1.0亿元业绩贡献度。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锂电行业回暖&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3.7/4.5亿元,2025-2027年对应PE分别为22/18/15倍。基于公司固态电池业务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锂电业务复苏不及预期,下游扩产不及预期,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