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投资网(www.161588.com)2025-7-9 2:07:00讯:
全志科技
平板处理器全档位覆盖安卓市场
投资要点
围绕平台芯片,全档位覆盖安卓平板市场。安卓生态的持续演进牵引了智能终端的发展,随着AI技术的成熟,也在推动智能终端向“+AI”方向不断进步和创新。公司相继推出了三款面向泛平板应用的全新智能处理器:A733、A537和A333,分别定位高端、中端与入门级,精准覆盖了各档位安卓平板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可应用于:平板电脑、教育产品、闺蜜机、商显设备、电子书、收银机等泛平板产品,为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提供恰到好处的性能支撑。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人脸解锁、美颜相机、人像虚化、手势拍照、笑脸抓拍等“+AI”算法被大规模应用,并获得海内外众多终端平板品牌的认可和青睐,奠定了公司“+AI”商业落地的基础。
V821方案的AI眼镜已完成客户首发,并正式开始销售。公司的V821芯片同时满足AI眼镜低功耗和微型化设计的需求,支持大小核协同工作,可实现毫秒级冷启动,最快300毫秒即可完成拍照,600毫秒便能开启录制。在拍摄规格方面,V821可在64MB内存条件下,接入500万至800万像素的图像传感器,支持1080P至2K分辨率的视频录制,尤其在1080P@30fps这一典型视频拍摄参数下,芯片功耗低至283-295mW,兼顾性能与节能。目前,基于公司V821“慧眼”解决方案的AI眼镜已完成客户首发,并正式开始销售。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0/35.1/4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4.9/6.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技术迭代和研发投入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
华利集团
跟踪点评报告:全球鞋履头部制造厂商,新客户有望快速放量
越南关税落地,利好后续订单稳定性。本次20%的关税水平低于此前46%的对等关税水平。运动鞋服行业加价倍率较高(4-8倍),品牌商多通过终端小幅提价、内部降本增效、供应链优化等方式消化关税影响,制造商由于利润空间有限,预计承担比例较小。同时,越南关税政策企稳,后续订单稳定性有望加强。
销量持续提升,新客户有望快速放量。24全年/25Q1公司实现营收240.06/53.53亿元,同比+19.35%/+12.34%;实现归母净利润38.40/7.62亿元,同比+20.00%/-3.25%。24年销量2.23亿双,同比+17.5%;ASP为107.44元/双,同比+1.55%。25Q1销量0.49亿双,同比+8.24%;ASP为109.24元/双,同比+3.79%。销量驱动业绩提升,单价小幅向上。公司客户资源丰富,并通过优质的服务提升客户粘性,持续拓展新客户。24年公司与Adidas达成合作,并于24年9月实现量产出货。25Q1新客户订单量同比显著增长。
新工厂爬坡影响短期盈利水平,后续毛利率有望逐步恢复。24Q4/25Q1公司毛利率为24.09%/22.90%,同比-2.28pct/-5.48pct。为满足新客户的订单需求,公司加速新工厂建设投产节奏,短期新工厂处于效率爬坡阶段,对毛利率产生一定影响。后续随着工厂效率和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毛利率有望逐步恢复。24Q4/25Q1期间费用率为4.28%/5.39%,同比-0.41pct/-2.03pct,期间费用率下行主要是薪酬绩效计提减少和财务费用下降。24Q4/25Q1公司净利率为15.98%/14.26%,同比+0.07pct/-2.27pct。
盈利预测:预计25~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41.33/47.84/54.58亿元,同比+7.6%/+15.7%/+14.1%。公司具有较强的成本管控能力和运营效率,盈利水平领先同业,随着产能逐步释放新客户放量有望驱动中长期业绩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关税波动风险,订单增长不及预期风险,产能扩张及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生产基地集中风险,劳动力成本上升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皖维高新
Q2净利同比预增,光学膜产销俱旺
皖维高新)
href=/600063/>皖维高新(600063)7月7日发布25H1业绩预增公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35-2.65亿元,同比增长81%~104%,扣非净利润2.23-2.53亿元,同比增长89%~115%;其中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7-1.47亿元,同比+42%~79%,环比-0.6%~25%,扣非净利润1.06-1.36亿元,同比+46%~87%,环比-9%~16%。考虑PVA竞争格局较好,且公司新材料板块的PVA光学膜等产品顺利放量,我们维持“增持”评级。
PVA成本侧同环比改善较多,新材料产销大幅提升
据百川盈孚,二季度PVA平均价格/PVA-电石平均价差11038/5524元/吨,同比-8%/-428元/吨,环比-7%/-645元/吨,价差同环比略有收窄;秦皇岛动力煤(Q5500)/醋酸/电石的Q2均价为643/2482/2757元/吨,同比-25%/-20%/-7%,环比-13%/-9%/-3%,成本侧同环比改善较多。另据公司业绩预告,二季度PVA、醋酸乙烯、醋酸甲酯、VAE乳液等产品销量和出口量实现同比增长,以量补价下公司整体盈利环比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PVA光学膜实现同比产销较大幅增长,原因系产品于下游客户导入顺利。
PVA成本端改善趋势或延续,新材料有望进入快速放量阶段
据百川盈孚,截至7月4日,PVA价格/PVA-电石价差为10476/5220元/吨,较Q1末-17%/-1054元/吨,原因系成本支撑不足且需求侧仍偏弱;秦皇岛动力煤(Q5500)/醋酸/电石价格为620/2322/2628元/吨,较Q1末-7.5%/-7.8%/-5.2%,由于煤炭进入阶段性供给宽松,PVA成本侧改善趋势或延续。中长期而言,海外低端产能出清,我们看好国内PVA企业全球份额上升,25年1-5月我国PVA出口量同比+13%至9.8万吨,同时下游PVB等新兴需求增长,国内短期无新增产能,内外需支撑叠加格局优化有望助力PVA景气延续改善。据24年报,年产2000万平米PVA光学膜、2万吨汽车级PVB胶片等项目力争在25年内投产,公司新材料产品有望加快放量。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此前预测,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5.3/6.7/7.7亿元,对应EPS为0.25/0.32/0.37元。结合可比公司25年一致预期平均22xPE,给予公司25年22xPE,维持目标价5.50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持续低迷风险;新产品放量进度不达预期风险。
华友钴业
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点评:一体化优势凸显,钴价增弹性
本报告导读:
一体化优势助推公司上半年业绩。我们认为当前锂钴镍价格均有支撑因素,且第三季度钴价或仍有上涨动力,华友钴业)
href=/603799/>华友钴业(603799)作为印尼区域龙头镍钴产商有望充分受益。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公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6亿元-28亿元(同比增加55.6%-67.6%);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24.5亿元-26.5亿元(同比增加39.9%-51.3%)。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3.48亿元-15.48亿元(同比增加17.4%-34.8%,环比增加7.7%-23.6%),业绩符合我们预期。基于钴出口禁令延长或继续助推公司后续盈利,上修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至3.41/3.61/4.16元(原3.00/3.50/4.09元)。参考当前行业2026年PE均值12.41倍,考虑到公司Pomalaa等镍钴项目稳步推进,远期有望通过规模效益带来增量与降本,龙头地位稳固,给予2026年公司14倍PE估值,上调目标价至50.54元,维持“增持”评级。
镍价下行但业绩逆势上升,一体化韧性凸显。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镍平均价约12.4万元/吨,环比下跌3.1%;但公司实现季度利润环比上升,或由一体化低成本优势助推。报告期内,公司上游资源端印尼华飞项目实现达产超产,华越项目持续稳产高产、成本进一步下降,MHP原料自给率进一步提高。此外,公司下游正极材料业务恢复增长,产业一体化经营优势持续释放。
钴产品成为“第二引擎”,看好第三季度钴价继续上行。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有色市场钴平均价约23.9万元/吨,环比大幅上升24.6%;此前,全球最大的钴产国刚果金决定将原钴出口禁令期限再延长3个月。据我们测算,在当前禁令下,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钴原料库存预计将陷入明显短缺,第三季度钴价或仍有上涨动力;华友钴业作为印尼区域龙头镍钴产商有望充分受益。
锂钴镍价格均有支撑因素,盈利向上修复空间大。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LME镍收盘价为15125美元/吨,接近行业火法成本线(13500-14500美元/吨);中国电池级碳酸锂均价6.14万元/吨,已击穿部分锂盐企业的现金成本线,后续供给侧存在局部出清的可能。我们认为,目前锂、镍价均有一定成本支撑,钴价则受原料供应短缺推动上涨,多重支撑下企业盈利持续修复可期。
风险提示。终端需求增长不及预期,项目推进进度不及预期。
百济神州
CDK4抑制剂展现出优异早期疗效信号,后续将进入注册临床研究阶段
百济神州的CDK4抑制剂BGB-43395进度处于前列,有望成为全球第二款进入注册临床阶段的CDK4抑制剂
根据公司指引,BGB-43395预计在未来的6-12个月内进入注册临床阶段。BGB-43395目前开展了3项I期临床,试验方案涵盖了单药或联合内分泌疗法(ET,EndocrineTherapy)二线治疗,以及联合ET和BCL2i三线治疗HR+/HER2-BC。
CDK4抑制剂BGB-43395在多个体内外药效评估中均展现出BIC潜力
BGB-43395相较现有CDK4/6抑制剂具有更高选择性。BGB-43395在GLP毒理研究中表现良好,未见显著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胃肠道毒性。百济神州的BGB-43395体内药代动力学数据符合预期,药效学活性强效。
CDK4抑制剂BGB-43395具有更优抑制效力。目前CDK4i领域FIC的药物是进入III期临床的辉瑞的PF-07220060,在MCF-7增殖实验中,BGB-43395的抑制细胞增殖效力IC为126nM,比PF-07220060更强(后者为544nM),活性提升4.3倍,展现出卓越疗效。
后续随访时间延长,整体响应率有望大幅提升
从辉瑞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到,CDK4抑制剂Atirmociclib的中位起效时间是3.6M。所以对同靶点药物,百济神州的CDK4i来说,3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还未到中位起效时间。过往数据提示CDK4/6i的应答率随时间延长逐步提升,在9个月时达到最高应答概率。BGB-43395在3个月的评估时间看到240mg、400mg、600mgBID联用组SD+PR为67%(8/12),83%(5/6),75%(6/8),趋势较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2025-2027年的营业收入为375.17、450.24和540.34亿元;预计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7.03、40.10和67.4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产品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方盛股份
北交所信息更新:储能、氢能领域产品为未来增长开辟新路径
2025Q1:营收7446万元,同比+21%;扣非归母净利润5972万元,同比+3%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47亿元,同比增长1.10%;归母净利润2980.88万元,同比下滑52.39%;2025Q1公司实现营收7445.81万元,同比增长21.02%,归母净利润701.47万元,同比下滑16.03%,扣非归母净利润597.21万元,同比增长2.78%。考虑到锂电建设放缓、铝价上浮等对公司的影响,我们下调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4/0.57(原0.65/0.81)/0.7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1/0.65/0.80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48.2/37.8/30.5倍,看好公司向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新兴领域开发渗透所带来的增长预期,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在储能、氢能等新能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未来增长开辟了新路径2024年公司巩固成熟市场业务、满足产品技术升级需求,在风力发电、工程机械、空压机、轨道交通几个传统优势领域,相关产品销售业绩保持相对稳定,展现出较好市场韧性与客户基础。公司在储能、氢能等新能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前期试样、小批量供货的基础上,2024年成功与行业内多家知名客户建立业务合作,业务量呈现较大增量,为未来增长开辟了新路径。公司挖掘了一批存量优质客户的新项目需求,也开发了一批风电、氢能、储能、数据中心以及相关电力电子应用各领域的优质新客户群体,2024年,多家客户完成了现场审核、样品试制或小批量供货,为公司2025年乃至后续的业绩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公司已获得105项专利证书,通过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公司加大研发创新投入,研发中心以产品升级换代及新产品开发为总体目标,搭建多个实验平台,验证不同产品性能,满足多样化客户需求。2024年,研发费用1,526.22万元,同比增长9%。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获得105项专利证书,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81项,德国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2024年公司通过工信部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通过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4年江苏省智能制造车间”认定。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应收账款风险
芭薇股份
北交所信息更新:研发+检测双轮驱动,海外蓝海打开ODM龙头增长空间
2025Q1:营收1.62亿元,同比+40%,归母净利润862万元,同比+9%
公司发布2024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6.95亿元,同比增长48.27%,归母净利润4538.98万元,同比增长10.28%;2025Q1,公司实现营收1.62亿元,同比增长40.15%,归母净利润862.31万元,同比增长8.81%。考虑到产品结构导致毛利率承压,我们小幅下调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0.61/0.80(原0.76/0.90)/1.0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4/0.72/0.91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35.1/26.6/21.1倍,看好公司护肤品ODM细分龙头地位,检测能力优势与业绩增长潜力,维持“增持”评级。
护肤品、面膜、检测类产品营收增长较快,客户及结构变化毛利率承压
2024年,由于客户及产品结构变化,护肤品(除面膜)、面膜类、洗护类毛利率分别同比下滑6.6个百分点、17.08个百分点、7.1个百分点。营收上,公司主要产品类护肤品(除面膜)营收6.25亿元,同比增长49.56%;面膜类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26%;洗护类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88%;彩妆及其他类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1.50%,由于产销量增长明显,彩妆产线效率提升,毛利率提升至20.46%,同比提升17.78个百分点;检测收入同比增长57.79%,毛利率同比增加6.32个百分点。
坚持推进“大客户、大单品”战略,海外市场有望成为业绩增长重要引擎
2024年,公司新原料“二氢槲皮素”、“二氢杨梅素”成功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2024年化妆品科技成果交流会上,公司充分展示了企业在化妆品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其中包括微凝珠技术、超微脂技术、仿生理性脂质促渗技术等多项科研技术与成果。业务拓展层面,公司推进“大客户、大单品”战略,通过深度挖掘现有重点客户的合作潜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产品附加值,扩大在国内市场的份额,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4704.92万元,同比增长21.12%。同时,海外市场也是重要发力点,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5262.86万元,同比增长361.52%,凭借公司在供应链稳定性、需求洞察以及产品开发方面突出能力,海外业务有望实现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业绩增长重要引擎。
风险提示:市场情况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爆品营销经营稳定风险
天山铝业
电解铝扩产落地,降本增效可期
公司拟扩产20万吨电解铝项目
根据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决议,公司计划利用石河子厂区东侧预留场地,采用国内先进的电解铝节能技术,对公司140万吨电解铝产能进行绿色低碳能效提升改造。项目建设期暂定10个月,建设投资约22.3亿元。项目完工后,公司电解铝产能将提升至140万吨,铝液综合交流电耗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改造后电解铝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改造项目采用全石墨化阴极炭块和新式节能阴极结构技术,具有内衬寿命高、电阻率低、钠膨胀率低、抗热冲击性好、电阻率低、运行稳定性和电流效率高等诸多优点。
公司目前具备120万吨电解铝产能,同时手握20万吨产能指标。项目完工后,公司电解铝产量将提升至140万吨/年左右,铝液综合交流电耗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该项目技术成熟,社会、经济效益良好,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循环经济要求,并已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备案及批复。
资源布局亟待释放,全球化徐徐展开
公司布局印尼和几内亚铝土矿资源,全球化布局徐徐展开。
印尼铝土矿:公司已完成PTIntiTambangMakmur100%股份交割,间接获得三个铝土矿开采权。矿区总占地面积合计约3万公顷,总勘探面积达25.90万公顷,目前正在进行三个矿区的详细勘探工作,2025年公司将逐步开展采矿作业。
印尼氧化铝:公司境外子公司PTTIANSHAN ALUMINA INDONESIA计划投资15.56亿美元在印尼规划建设200万吨氧化铝生产线,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100万吨被列入印尼国家战略项目清单。2025年初已取得印尼环评审批,公司正在推进征地、场平、码头等各项项目前期建设工作。
几内亚铝土矿:目前该项目已进入生产开采阶段,所产铝土矿陆续发运回国,后续公司将逐步提升产能和运力,保障公司获得持续稳定且低成本的上游原料。
广西百色铝土矿:2025年4月,公司在广西已取得铝土矿资源及采矿权证(产能100万吨),将进入实质开采阶段,同时公司将在广西及周边地区继续寻求其他资源项目收购或探矿权,继续获得更多本地资源保障。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电解铝产量逐步释放,电解铝价格稳中有升,预计归母净利润为46.15/53.69/67.18亿元,YOY为3.58%/16.35%/25.12%,对应PE为8.85/7.61/6.08。公司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完善,受益新疆能源价格较低,成本优势明显,海外资源端具备成长性,同时电解铝新增产能落地增厚远期利润。综上,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电解铝价格超预期下跌、公司扩产项目不及预期等。
海能技术
基本盘+潜力盘产品双发力,2025H1公司业绩预计大幅增长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业绩预报称,2025H1预计归母净利润约500-600万元,同比扭亏。预计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且大幅增长,主要原因系:①业绩预告期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36亿元,同比增长约35%,四大系列产品收入均实现增长;②公司加强精益管理,不断提升管理运营效率,整体毛利率同比稳中有升。
预计2025H1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35%,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且大幅增长。公司上半年四大系列产品收入均实现增长,2025H1预计实现收入1.36亿元。从单季度来看,2025Q2预计实现收入0.81亿元,同比/环比增长分别为33%/47%,公司上半年两个季度收入全部实现同比增长30%+,公司前期的产品和销售布局得到了较好的市场反馈,整体市场情况在逐渐恢复。从政策端来看,产业政策不断有相关文件发布,如《北京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此外,设备更新方面,高校的设备更新正在陆续进行,前期以头部院校招标较多;海关、市场监管机构下属单位预计会在下半年逐渐开始进行设备更新,预计将对公司产生积极影响。从下游应用来看,科学仪器与分析技术快速发展,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特别是在创新药研发、药物分析、临床检验、病因研究、药物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领域。制药是公司重要的产品应用领域,海能、新仪、悟空、G.A.S.、海森、白小白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仪器和方法支持,尤其是液相色谱产品正在努力推进每个标杆客户的开发。
持续投入液相色谱仪产品和渠道,身兼重担持续推进液相色谱产品的国产化进程。公司研发投入自2016年以来连续8年保持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20.85%,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18.47%,公司持续向系统复杂、技术含量更高、应用范围广、市场空间大的色谱领域拓展。目前国内百亿规模的色谱仪市场仍由进口品牌主导,部分高价值品类被国外厂商垄断。公司产品开发时即对标进口品牌的中端主流产品,瞄准的是液相色谱市场的主要需求,受益于集团公司的全产业链制造布局,形成对部分核心部件和算法等软件的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优势。此外,公司持续和相关高校进行合作,如海能技术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的细胞膜色谱智能分析仪器研究院,一起推动原创性分析仪器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为药物研发、临床精准用药、药品质量控制、环境监测等领域降本增效;再比如海能技术-浙江中医药大学液相色谱合作实验室成立等。公司持续聚焦核心业务,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AI技术赋能科学仪器产业链发展,机器人驱动智能实验室建设。随着现代化实验室工作日益复杂,物联网、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正推动传统实验室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加速转型。公司投资控股了白小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其致力于打造高品质、高可靠性的实验室清洗机产品,实验室清洗机产品市场空间大、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国内渗透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公司积极布局此赛道。产品推广进展较好,如公司搭载机械臂的实验室清洗机已进驻深圳华测研究院实验室,提供自动化实验室清洗服务。此外,其产品已通过CE认证,获准进入欧盟市场,通过签约的多家战略代理商,实现了海外市场零的突破。此类产品与样品前处理和有机元素分析系列等产品的终端用户重叠度高,可复用渠道增厚收益。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0/0.63/0.8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9/0.74/0.93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2.9/26.2/20.7倍。公司在稳固有机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等成熟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培育市场空间大、具有增长潜力的色谱光谱系列产品,同时,积极探寻、发掘、预研新品种和新技术,2025年上半年四大产品收入均实现增长。坚持“布局一代、培育一代、成熟一代”的产品梯队布局,持续推出新产品,不断完善产品矩阵,业绩端扭亏为盈且大幅增长,我们上调到“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产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通威股份
公司动态研究报告:硅料龙头地位稳固,关注行业供给侧改善
投资要点
光伏“反内卷”政策加码,行业困境反转可期
6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评论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点名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存在价格战情况。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要求,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成为国家层面反内卷政策新信号;同日,《求是》杂志刊文《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7月3日,工信部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14家光伏企业及行业协会交流发言,会上明确提出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与此同时,光伏行业协会也发起反内卷号召。
以上信号近期密集释放,表明反内卷大背景下,国家层面正在酝酿强力措施,对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问题进行彻底治理,更多政策端利好可期。
行业减产逐步实施,硅料报价持续上修
近期光伏上游核心环节已在开展减产工作:国内十大头部光伏玻璃厂企业已达成协议减产30%,预计7月玻璃供应量将减少至45GW左右;硅业分会透露,多晶硅环节正尝试由产能占比70%以上的龙头企业组建联合体,以承债方式收购其他100万吨产能。我们认为,未来随着政策逐步落实,强有力政策值得期待,包括不限于限价销售、关停部分产能,严控企业生产配额等,或将有更多环节参与减产。
目前硅料企业统一上调报价,7月7日价格显示,头部多晶硅厂对部分订单致密/复投料报价从上周末的35~36元/千克上调至37元/千克,原因主要是近期“反内卷”政策导向及行业自律。预计随着各厂商对政策的响应,叠加排产降低自发挺价,硅料价格有望进一步上行。
硅料龙头厂商,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公司是全球光伏一体化龙头企业,形成了自上游工业硅至终端光伏电站的全产业链布局,截至2024年年底,拥有工业硅产能30万吨、多晶硅产能超90万吨、电池产能超150GW(TNC)、组件产能超90GW。其中,公司高纯晶硅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实现高纯晶硅销量46.76万吨,全年产销量约占全国30%,市场份额稳固。同时,硅料的综合电耗、硅耗最新已分别降至46度、1.04Kg以内,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并随工艺升级、经营质效提升持续降低。展望后续,作为硅料龙头企业,在光伏“反内卷”减产背景下,公司有望在维持出货体量领先地位的同时,直接受益于产业链价格和利润修复。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995.46、1236.46、1373.46亿元,EPS分别为-0.51、0.71、1.2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5.6、25.6、14.8倍,公司作为硅料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光伏“反内卷”带来的产业链价利修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光伏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竞争加剧风险、大盘系统性风险。